论中学数学课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14-04-22
申教员
在初中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中去探索,求发现,提高思维能力,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自学,使课本知识信息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融入学生的大脑。关键词 培养 自学能力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素质教育着眼于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因此,在初中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中去探索,求发现,提高思维能力,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由于课堂自学时间有限,加之学生自学方法和自学习惯较差,在课堂自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自学,使课本知识信息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融入学生的大脑。一、提高认识,树立自学意识。自学它不是无目的的自由学习,它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培养。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学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树立自学意识;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做到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自学的时间不低于15分钟。再次,教师要设法在学生已有知识(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铺路搭桥,使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要学的内容产生联系,以旧识新,以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对于自学目标和自学指导的确定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要使学生知道看那些内容,怎样看效果最好,应注意哪些问题,要记住哪些重点和关键点。二、学会思维,掌握方法。
1、教会学生分析教材的方法。
数学教材每节课的内容都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采取数学手段得出数学工具;第二部分:认识数学工具;第三部分: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了课堂结构,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让学生带着以下四个问题去自学教材就能收到较好效果。
(1) 本节课学什么?
(2) 它是如何来的?
(3) 它是什么?
(4) 如何应用?例如:学生在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一节。
学什么---------------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它是如何来的---------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它是什么-------------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内角。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如何应用-------------例题、练习题。
2、教会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
在当前,很多学生把阅读课本简单的认为是水过地皮湿的顺眼一溜,根本不知道书中在讲什么,将自学纯粹变成一种形式。抓不住阅读重点,找不到关键,课本传递信息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要么从“读会”向“会读”发展。
阅读教材一般有三个层次,即粗读,细读,精读。粗读就是浏览一遍教材,知其大意。细读就是对教材逐字逐句的读,还需要勾画重点,圈点关键,标注疑问。精读就是概括教材内容,理解教材涵义,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自我归纳能力。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采用“模块”阅读的办法。
新人教数学课本编排结构一般有以下几个模块;(1)引入模块------课前引入部分,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引入新课的目的,可要求学生粗读,只需了解为什么要学习本节课即可;
(2)思考模块------带有“思考”二字的方框部分,它的作用是多是引出新概念,课本一般是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可要求学生细读,重点应放在理解概念的生成过程及对概念的理解记忆上。(3)探究模块------带有“探究”二字的方框部分,它的作用多是引出公式、法则或定理性质,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猜想、验证、证明等过程才能达到理解掌握,所以必须要求学生一字一句的细读,该勾画的一定要勾画,该标注的一定要标注,该计算的要认真计算,教学中绝不能走过场。
(4)巩固模块-------例题及习题部分,它的作用就是巩固所学新知识,可要求学生将阅读重点放在审题和分析题意上,对解题过程的关键步骤也要仔细读重点读,同时,要求学生正确掌握例题的书写格式。
3、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第一,培养学生研读例题的能力。例题在课本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挖掘例题的潜在功能,引导学生读好例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研读例题的能力:(1)研读例题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如集合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等。(2)研读例题中的解题技巧与数学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降次法、待定系数法等。(3)研读例题的深层含义,对例题进行变式、拓展引伸,如一题多解、改变条件或结论,进行变式训练等。例如,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理解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这些基本量的含义,如何判定是盈还是亏?这一问题情境中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未知量?如何设未知数?相等关系是什么?如何列方程? 如何写出正确的、完整的解题过程? 解:设盈利25%的衣服的进价为x元 x+25%x=60 由此得x=48 设亏损25%的衣服的进价为y元 y-25%y=60 由此得y=80 两件衣服的进价(和)是x+y=128元, 两件衣服的售价(和)120元。 ∵进价>售价∴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亏损。 上例中若把数据25%或60元改动呢?如果改变问题情境你会做吗?第二,对于课后习题,要求学生仔细思考,总结解题最佳方案,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解题后进行思考:(1)思考解题过程、结论是否正确合理,严密完善,结果与题设是吻合。(2)思考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3)思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答案要符合实际意义。(4)有些题目,要学会从反面去思考。通过解题后的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品质,并能取得巩固概念、开拓思维、总结方法、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良好效果。三、养成习惯,提高能力。
1、培养学生边读边思,手脑结合的习惯。
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思考不是简单的动脑,而是手脑结合,主要方法:一是对概念、定理、法则等中的关键字词要重点勾画,对于难于理解的地方要做关键标注。如:在学习角平分线性质时,学生可从五个方面来理解,即:①有一个角;②这个角有一条角平分线;③角平分线上有一点;④过这个点向角两边作垂线;⑤垂线段相等(距离相等)对于“角平分线上的点”、“距离相等”学生可做重点勾画,并在距离相等出课标注④和⑤内容。二是实际应用类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在草稿纸上逐一罗列,那些是已知的,那些是未知的,他们之间有何关系,都要做一番清理,不但要在头脑中,而且在本子上,都要有一个清晰地思路。
2、培养学生边联系、边归纳的习惯。
学生所学课本中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就要养成善于联系,善于归纳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都是学习归纳的重点内容。如:在学习解分式方程时,可让学生联系整式方程的解法,对比整式方程解法与分式方程解法的不同点,很容易找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去分母这一步,如何去分母,为何要检验根是否是增根等,都是学生要重点区学习的内容。
3、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
反思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我检查,自我调节,自我强化的一种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对一节课自学表现的回顾。自学后,合上书,想一想自己有哪些收获,哪些疑惑,是由于以前的知识欠缺二造成,还是因为对新知识的不理解而产生,进而将自己的缺点和摆露出来,与大家坦诚相处,这对培养学生自我修正大有益处。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能力。但只要我们将着眼点放在怎样使学生“会学”上,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