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经历:别把孩子的人生填得太满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1-31】
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台南一中校长李升的长子李安却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父亲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读博士、成为学者,为此请来了台南的名师为他补习功课,然而,无论多么优秀的老师,似乎都无法改变李安的成绩。两次高考,他都名落孙山,这对他来说如同世界末日。
有一次,他在极度的沮丧中,将桌上的台灯、书本一把扫到地上,然后跑出家门,试图在新鲜的空气中寻找一丝慰藉。
然而,正是这次逃离,让他发现了另一片天地。后来,他考上了艺专影剧科,那一刻,他感到自己的灵魂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在艺专的日子里,他不再被固定的读书和升学模式所束缚,而是尽情地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才华。他学芭蕾、写小说、练声乐、画素描,每一个领域都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成就感。
最终,他成为了著名的导演,执导了《卧虎藏龙》,并获得了奥斯卡奖,成为了国际影坛的一颗璀璨明星。
李安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耐人寻味。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这看似浅显的道理,却未必人人都能真正理解,尤其是那些刚刚经历高考、面临人生选择的学子,以及那些望子成龙心切、正在为孩子选择人生道路的家长。
读书、升学、成才,几乎是每一位学生家长都难以回避的话题,几乎每一位家长都在为孩子规划一条明确的人生主线。
因为寄托着太多的期望和梦想,几乎从孕育生命开始,家长们就行动起来,展开了一项浩大的教育系统工程:胎教、早教、幼教,智力开发、外语培训、艺术启蒙,学习计划、培养目标、职业前景,早已替孩子做了周密细致的规划和安排,几乎要把孩子的人生填得满满当当。
然而,孩子的人生本来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他们渴望呼吸自由的空气,期盼在快乐的天空下成长。家庭、学校、社会,如果无视孩子们的天性,只关注读书、升学这一件事,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误、人生的遗憾。特别是在关乎孩子前途命运的高考面前,几乎成为孩子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马拉松式的备考让学生们感到紧张、焦虑、压抑,而考生和家长面临的不仅是考试的压力,还有面对失误的懊悔、面临选择的纠结、对落榜的担忧、对前途的迷惘。此时,家长的怨尤只会让孩子感到更加挫败,空洞的说教只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大人们最应该做的,是给予孩子宽容和理解,帮助他们疏导情绪、提供安慰。
“孩子,累了就回家吧。”这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对儿子说的一句平常的话。周仕谋两次高考落榜后,在民办大学毕业后,依然在大城市里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他给家里打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母亲这句话。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没有责怪他,而是默默地用爱温暖着他。
就像小时候一样,每天早晨一起来,母亲就会为他泡一个鸡蛋;见儿子瘦了,母亲就把家里那只下了四年蛋的老母鸡杀了给他补身子。当得知他想要点钱买笔墨稿纸写小说时,母亲没有因为家里穷而反对,反而默默地支持他。最终,他的长篇校园小说《民办大学生》出版了,几部有影响的作品也相继问世,他成了青年作家。
讲这个故事,并不是想启发孩子们如何在落榜后不落志,而是想告诉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要学会减压,学会放下。在孩子高考失败时、人生失意时、落寞无助时,别只为孩子的前途担忧和纠结,也应当悉心关注和呵护孩子的心灵世界,发自肺腑地说一句:“孩子,累了就歇歇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梦想。家长的责任不仅仅是为孩子规划一条光明的前程,更重要的是陪伴他们成长,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宽容和支持。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自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