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09-15
近日,一段音频从网上流出:黑龙江省依兰县高级中学某班高二学生,因教师节期间没给科任老师买礼物使班主任感到没面子,结果被挨骂。音频中,诸如 “不要脸”、“狗屁不懂”这样的脏话充斥耳际。事发后,当地教育行政机关立即对此事展开调查,停止该教师工作,并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同时,给予负有领导责任的该中学校长行政记大过处分。
教师向学生索要礼物,已经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为此责骂学生,更是突破了为人师者的伦理底线。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为人师的资格,即便作出开除的处分,也并不为过。如果事情仅是个案,以上处分也足以堵人口舌了。但问题就在于,在一些学校,学生给老师送礼似乎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甚至是,一些老师把收学生礼当成炫耀的资本。这说明,当下的校园已不再是一片净土,当下的师生关系已不再纯粹,当下的校风已十分恶劣。如此情况下,教育管理部门如果不能正本清源、仅仅作出处分骂人教师和当事校长就草草了事的话,不仅让家长难以对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有信心,整个社会也难以对我们的教育放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1000多年前,大文学家韩愈对教师这一职业进行了如此定位。
“学校是唯一能够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地方。”数百年前,德国洪堡大学首任校长费希特曾经如是对学校把脉。
在历史上,作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校多远离是非功利,而作为传承、研究、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使命者——教师,其身份和地位也决定了职业的神圣性和特殊性。也正基于此,“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为了教师的职业操守,也同时决定了教师从业者不仅要坚守职业底线,更要成为道德领域的标杆。试想,如果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无法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甚至沦为满口脏话、功利庸俗、痞子气十足的街头小混,又怎能指望学生回馈尊敬、社会给予敬重呢?说到底,即便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教育、校园、教师也不应该成为随大流乃至推波助澜者,恰恰相反,越是面对这样的环境,越需要教师心怀善意、一身正气,以此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点拨者。
也许,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为人师者要有点牺牲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这种特殊性不仅决定了教师即便本身遭遇不公,也要坚守职业底线,更要有高于一般人的道德境界。因为它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民族的未来。
当然,对教师仅仅有道德上的要求还远远不够,要真正做到正本清源,最终还是靠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只有真正意义上实行教师聘任制度,彻底改革教师的评价方法,把好入口和出口两道关,才能提高教师遵守底线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