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哈尔滨家教
当前城市:哈尔滨 [切换其它城市] 
heb.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闂傚倷鑳堕崕鐢稿磻閹捐绀夌€广儱顦弰銉︾箾閹存瑥鐏柛搴$焸閹綊宕堕鍕缂備礁顧€閹凤拷 | 闂傚倷鑳堕崕鐢稿磻閹捐绀夌€广儱顦弰銉︾箾閹寸們姘跺几閺嶎厽鐓忓┑鐐茬仢閸旀岸鏌¢崒妤€浜�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哈尔滨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哈尔滨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哈尔滨家教网 > 家教直通车 > 调皮孩子会“打人”家长该怎么办

调皮孩子会“打人”家长该怎么办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4-06
调皮孩子会“打人”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调皮打小朋友是一个让家长纠结的问题,他们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来制止孩子的打人行为,但都收效甚微。那么孩子是真的爱“打人”吗?

案例一:强强为何在外就超爱“打人”呢?

解读:对孩子来说,“攻击行为”只是他们用来表达感情或试探大人的方式之一。

在龅牙兔学习中心里,有个叫强强的小男孩,超级“爱打人”,无论是大人孩子与他交流,都会被“攻击”。但据强强妈妈反映,孩子在家是公认的乖小孩。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一到学习中心脾气就超级大,还会动手打人。

有一次强强在活动中心玩小车,开得正高兴,龅牙兔姐姐停下了车,告诉强强要上课了,小车不要玩了。强强尝试了下,小车果然被姐姐控制住了不能动了,强强皱起眉头立即挥动小手朝姐姐扇去,其实手根本就没碰到龅牙兔姐姐。强强皱着眉头看向保姆,保姆“呵呵”笑了一声;

强强又尝试动了下小车还是没成功,他又挥起小手,保姆又“呵呵”笑了一声……这个“挥手—呵呵笑”的动作就这么重复了3次。

目睹了这一切之后,龅牙兔的老师与强强妈妈...

目睹了这一切之后,龅牙兔的老师与强强妈妈进行了交谈,了解到这么一些细节:

1.情绪强度。强强本身是一个情绪强度和活动量都非常大的孩子,性格属于大喜大怒类型,同时体格也比较健壮,手脚动作都很重。

2.成长环境。强强在家由保姆照顾,保姆平时对孩子的任何要求从来都是无条件接受的;但当强强来到龅牙兔,自然有必要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规则,强强感受到自己的“小权利”正被限制并且无法随心所欲,所以他的情绪自然波动很大。

3.成人反应。1-3岁的孩子攻击行为非常普遍,他们常去试探自己的行为能力或大人们的反应。对于强强的攻击行为,保姆不但不第一时间阻止,还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笑,这就会让孩子压根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每当自己挥手都会伴随保姆的笑声,这让强强认为很好玩,或许大家是在跟他闹着玩。

所以,针对强强的打人行为,训练师给家长的意见如下:

1.家里人停止类似的行为。强强爸爸有时会为了让孩子听话而请他吃顿“小生活”,这种惩罚行为要停止。作为两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所谓的“小朋友要和睦相处”之类的言辞,他们能明白的那就是“爸爸刚才打我很痛,我就听话了,打人真有用!

2.严肃对待孩子的行为。无论是保姆的笑还是家长们根据环境不同而变化不一的态度,都会对孩子的行为纠正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如果是不好的行为,直接严肃地阻止;如果你只是笑着告诉孩子“打人不好”,那孩子得到的信息可能只有“妈妈也没生气呀,这样做还挺好玩!”

3.即刻行动应优于言语规训。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直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阻止——立刻抓住他打人的小手,严肃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给孩子一个阻止,这对他们来说已然是一种惩罚,过后无需再多说教。若再出现打人行为,继续上述方法即可。

4.全家人行动一致。无论在谁面前,无论打了谁,给予孩子的“惩罚”都是一致的——游戏暂停、行动暂停、沟通暂停。孩子很聪明,如果全家人态度不一,孩子肯定会不断尝试限制,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

这也正是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和在外面表现不一致的原因,正是因为家长的规矩在不断变化,导致孩子学会“察言观色”后见风使舵。

案例二:贝贝第一次“打人”是真的吗?

解读:1岁之后的孩子开始探索世界,但是他...

解读:1岁之后的孩子开始探索世界,但是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有限,在积极的探索中,他们常会因为过于兴奋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

贝贝今天是来龅牙兔试听的,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新鲜东西——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鱼、淘气堡飞来飞去的海洋球、桌上五颜六色的积木……贝贝高兴地玩着、笑着。开始上课了,第一次见到龅牙兔姐姐,贝贝有点陌生,姐姐为他唱了欢迎歌。

刚唱完歌,来了个小女孩,贝贝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冲到小女孩的面前,“啪”一下,小女孩倒在贝贝的面前,是贝贝推倒的。贝贝妈妈赶忙冲过去拉住贝贝的手,把他带到一边去狠狠训了一通。

和贝贝妈妈交谈后,我们发现,贝贝只有在遇到小朋友的时候才会有“攻击”行为,那么,这真的是攻击吗?

经常看见有的孩子,看见别的小朋友后表现出高兴的情绪,妈妈让孩子去和别的小朋友去打招呼,当这个孩子过去想挥挥手或者抱一抱别的小朋友的时候,由于力度没有控制好,“啪”一下、“哇”一声……一个表示友好的行为立即就被成人主观地翻译成了“打人”。

很快,这些“打招呼”的孩子就真正变成了“打人”的孩子了。

由此,我们给了贝贝妈妈一些建议:

1.不再强化孩子打人这个行为:减少无谓的说教,看见行为即阻止(暂停孩子的行动),可以进行单纯的暂停,也可进行注意力转移,但不要以打骂方式惩罚孩子。

2.贝贝其实是希望和小朋友交往的,只是由于力比较大,“下手”较重,所以妈妈需要先教贝贝如何和小朋友打招呼,甚至是在看见其他小朋友时,陪他一起打招呼;当孩子出现形似“打人”的行为时,可以立即抓住他的小手,挥一挥说:“贝贝是要打招呼吗?你好!

3.一旦孩子表现出积极的交往行为,就予以赞赏和鼓励“今天贝贝和囡囡打招呼了是吗?妈妈看见了,非常好哦!”

贝贝妈妈也很配合,按照我们给的建议一一去...

贝贝妈妈也很配合,按照我们给的建议一一去做,两周后,贝贝妈妈欣喜地告诉老师:贝贝就像突然长大了一样,不但再也没有打人了,见到小朋友还会主动跑上去问人家叫什么名字……贝贝妈妈细数着孩子的变化,非常欣慰。

TIPS

教育孩子的一些注意事项

1.事先交给孩子如何和小朋友相处,如何打招呼、交朋友。

2.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时保持冷静,强制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不如换一种做法:妈妈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关心,效果就会很好。因为父母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

3.当孩子有一定自省能力了,父母点到为止,不要多说,孩子自己也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省。

4.认可孩子的感受,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父母应该教孩子表达他的感受:“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那个小朋友还在玩,不想给你玩,所以你生气了,妈妈知道,但我们也不能打人。”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这只会让孩子一头雾水。

5.循环往复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父母在教导孩子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耐心。

-更多-

最新教员

  1. 王教员 东北农业大学 植物生产类(1)
  2. 何教员 黑龙江大学 广播电视编导
  3. 秦教员 哈尔滨师范大学 生物
  4. 姚教员 吉林大学 英语口译
  5. 孙教员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
  6. 郑教员 哈尔滨华徳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7. 李教员 哈尔滨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8. 王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英语
  9. 高教员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