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宾日教子 名人家教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09-25】
林则徐:早期教育的影响
小小林则徐的阅读启蒙
林则徐从小就接触了书本,这得益于他的父亲林宾日是一位私塾先生。由于父亲在附近人家教课,小林则徐每天都能跟着父亲去私塾,接触书本。虽然父亲并不支持私塾里的体罚,但他认为孩子们犯错时应该耐心讲道理,而不是动手打骂。这让小林则徐受到了孩子和孩子家长们的欢迎,私塾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林则徐眼见父亲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爱戴,决心要好好读书,不浪费任何时间。
对国家的爱和远大志向
林则徐的父亲常常给他开导和点拨,使他养成了发问和思考的习惯。他听过父亲介绍了李纲等民族英雄的故事,对他们的贡献和忠诚深感敬佩。于是,他立下了志向,长大后要为国家效劳。 与此同时,林则徐对自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也有自信,他请求父亲教他写文章。虽然父亲一开始觉得他太小,但考虑到他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林宾日开始教林则徐写文章,给他出题目,几个月后,他的文笔就有了很大进步。
林则徐:对社会不公的指责
一首民谣带来的启发
林则徐10岁那年,他的父亲的好友林希五来到他们家。林希五是一个正直的人,对于社会上的不公现象非常愤怒。 他把一首民谣交给林宾日,林宾日看了之后,感到愤怒和失望。这首民谣讽刺了贪官和腐败政府,说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林则徐对这首民谣感到气愤,他表示长大后一定要惩罚这些贪官污吏。
培养社会责任感
林希五赞扬林则徐有远大的志向,并称赞林宾日因材施教。他认为林则徐将是国家的希望。 林则徐对国家的状况感到担忧,但他相信中华自古以来都有英豪出现。他举李纲为例,认为就算国家出现困难,总会有人挺身而出,勇于担负起保卫国家、抗击外敌的重任。 这样的教育和引导使林则徐养成了对社会不公的指责和责任感。从小,他就渴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一些贡献。